首页 > 书坛前后返回

书坛画桌尺寸天--与陆建华闲谈(图文)

发布时间:2016-01-07 12:49作者:来源:

书坛画桌尺寸天
--与陆建华闲谈
潇潇. 文   弦声.  图

 

       最近一次见陆建华先生是在常熟书法篆刻艺术家金悠清公子的喜宴上,见他黑色西装红色领带,精神抖擞,气质非凡。你瞧老陆打诨插科妙趣横生,一曲经典京剧“沙家浜”更是余音绕梁惊暴全场,来宾们不由自主不约而同掌声雷动。我也是其中拼命鼓掌之人,或许跟大家一样,掌声中除了由衷赞叹更有些许关切与问候。
       我自小电波中听得“柳金蝉、“沉香扇”“白罗山”想象中的先生该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令人高山仰止。去年中秋前夕,随友拜访大病初愈的陆先生,然见面更觉是风趣幽默,儒雅博学的学士风范,侃侃而谈,回忆一旦打开,似一道泄洪奔腾而来。
       陆建华先生世于评弹名门之家,父亲张翼良、伯伯张国良、张如君、舅舅华士亭。自幼天赋良好,热爱文艺,小学开始就是校园文艺小明星,不论唱歌、舞蹈,还是京剧、戏曲无所不能。自小受家庭影响熏陶,渐渐踏入评弹天地;后分别师承钟月樵、薛惠萍、王文稼三位恩师,更受前辈评话艺术名家金声伯、胡天如、张国良等影响。陆先生书艺堪称炉火纯青,被大家熟悉认同。而这次有幸来先生雅室—见《愚仁斋》,进入眼帘的是各类匾画雅件、古玩藏宝琳琅满目,红木椅桌与摆件、满室书香好不风雅。或许这里更有一些不为人熟知的风花雪月旧闻轶事,且听先生娓娓道来。

 


       三十多年前,初出道跑码头,血气方刚并好玩任性,这就是当年的陆建华。自以为小辈英雄的他,已小有名气,经常得到场方热情接待,视为上宾,甚至场方还为他提供捉“瑞唧”的工具呢。有一天早上出门淘宝,罐头瓶头、水桶电筒工具不少,一只黄斑黑大王,钻到石头缝里厢勿肯出来,灌水、烟熏一番忙碌,断命“瑞唧”特别“促狭”就是不肯出来,等啊等,等得日照当空,上书台辰光忘记脱哉。开演时间己到,书场里听客心焦万分,不见说书先生上台,急得场方团团转派人到处找。迟到仔半个钟头,偏偏还不道歉,轻描淡写开玩笑,结局呢被听客哄堂赶下台,“啥格小辈英雄,依我看就是老三老四勿懂规矩,卷铺盖滚蛋吧”。当时羞得无地自容,深刻教训,从此牢记对听客负责的职业态度,戒骄戒躁,认真对待说书,视听众为衣食父母。认认真真说书,却没有耽搁自已兴趣,字画杂件、玉石瓷器、古董红木,陆先生倒是样样欢喜,尤其最爱书画。

 


       评弹、书画历来颇有渊源。如评话名家胡天如先生,别看他说大书应讲究武功刚性,却爱好学画弄弄笔墨,除此还热痴“斗瑞唧”与“逗鸟”。当年的陆弟弟有幸经常相伴胡老夫子,一是实在佩服胡天如的书艺,二来也是老少趣味相投,天如先生一到常熟不是觅鸟,就是捉“瑞唧”这样陆弟弟就有美差了,有时胡老夫子顺手纳案挥毫:“弟弟啊,今朝艾只鸟画得哪能?欢喜拿去吧”。陆弟弟耳濡目染也开始欢喜上涂涂画画,还经常得到胡天如先生指点。

 


       眼前这一幅青山绿水树木森森的山水画,是陆建华先生与书画大家曹大铁合笔画作。常熟籍“奇人”曹大铁 ,人称曹百万,张大千大风堂弟子,不仅是诗人,而且是画家、书法家、收藏家、文物鉴定家“当代旧体诗词十大作家之一”。大铁先生与评弹也结缘很深,当年黄异庵崇拜曹大铁经常来往。两位奇人也会做怪事,曹先生借阴寿,身穿寿衣笔挺躺在板门上,黄异庵更是一本正经僧衣僧袍木鱼念经,阴寿借好两人开始继续谈诗作画,风趣风趣,陆建华记忆犹深。八十年代开始,二十多岁的陆建华开始结交曹大铁,直至大铁先生作古。尤其说经常去学习取经,倒不如说是去听故事的,老先生身边朋友都是当代显赫大家,他或说话或画画就是艺术,生活经历就是故事,轶闻趣事天天有:资助张大千、唐云偷画纸、徐志摩写诗;程十法、陆年少、黄果义聚会,曹家文人雅士交流……,故事好听啊,会有瘾头一直想去听。长期与曹先生的交往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积累了不少绘画经验技巧。
 

 

 

       陆建华先生至今书画朋友圈热络,谈到书画文玩对评弹艺术的影响,颇有见解。画画讲究的是墨分五色、简笔繁画;评弹需要掌握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分寸,艺术当然是相通的。当你的生活经历,各类艺术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定会豁然开朗。画画一笔下去收放自如自然流畅,好比评弹演绎,评弹说噱弹唱皆能并感情到位,两者相通,习画时间越长、越到后来体会越深刻。经常看见画家中评弹迷不少,画家一边画画一边赏曲,熟悉评弹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不经意总在那几句时跟着哼唱起来,顿时笔下山水花鸟浸润得更加活色生香。陆先生欢喜书画,浓淡相宜亦写意泼墨,由心体会到评弹艺术的高雅境界,他那洒脱自然率性的性格,融汇贯通一气呵成,发挥得淋漓尽致,既稳重又老道,亦轻松又自然,或许就是陆建华的艺术风格。

 


       近十多年来是陆建华创作演出现代书的丰收岁月,连续五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作为常熟评弹团的陆建华与他的同仁,所创作并演出的“山歌王奇情”“千里寻宝”、“田阿桐”、“相约星期二”、“招牌菜”,蝉联节目金奖、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陆建华本人连续五次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获得十四次大奖,此外还两次夺得中国曲艺“牡丹奖”,省级奖项更多,被同行戏称为“获奖专业户”。我有点好奇:“为什么创作演出都是现代书,难道先生不欢喜欢传统书吗?”非也,作为评弹演员没有传统书基础什么也不要谈。就像梵高的画,毛泽东的书法,大家看不懂却津津乐道,为恣意挥毫,龙飞凤舞的作品而拍手称道,其实大家要是看过梵高早期的画作或是毛泽东书写的楷书更会绝赞,没有好基础哪来高境界。陆先生内心欢喜、永远崇拜的还是老先生留下的“玉蜻蜓”“白蛇传”“珍珠塔”,那是真真的艺术瑰宝。说好传统书有助于说现代书,说好现代书也能反哺传统书的时代气息。作为团长的他不断有想法,培养青年打好传统基础,准备创作适应市场新题材,如十大元帅、十大将军等等……,谈起评弹他总是滔滔不绝。

 


       可是人生总有搁浅的时候,他从去年患疾开始一直得到大家的关心厚爱,非常感恩感谢,新年伊始他要跟大家报个平安。先生依旧轻松,其实没有那么严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有家人照顾细微,阶段性已经痊愈。但确实需要一阶段考虑好静养的方式,本来总是向前冲客观上根本停不下来,现在总算好可煞煞车哉。有意静心弄间工作室,重拾这些原来的画笔,养鸟看书泡茶赏文玩,兴趣爱好可以怡情养心。相信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生活到处都可以找到乐趣。先生喝一口元泡茶,说古论今、谈笑风生间感觉得到安闲平和的气度,我恍惚间物转星移……
忽见夜静星夜,一顽童、手执电筒屏息凝视捉蟋蟀;忽见一少年明星、白衬衫红领巾气宇轩昂演唱沙家浜“智斗”;忽见一少年一边走路一边抗只收音机听金声伯“白玉堂”;忽见一跟屁虫、天天盯着胡天如先生要学画画,忽见一英气逼人廿岁青年初登书台,忽见一年轻人与常熟“奇人”曹大铁热衷于字画杂件的交谈,忽见一个文艺家庭郁郁熏陶出来的江南才子……
       喜宴已进入高潮,陆先生过来敬酒了,眯着眼闻一闻酒香,肺腑感叹:可惜啊,馋虫是爬出来哉,医生关照说覅吃。话未落音、旁侧陆夫人赶紧过来二话不说拖了就走。陆夫人威武,原来二十四小时保护着。衷心祝福陆先生身体健康,永远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