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弹新闻返回

我与长篇评话《伍子胥》

发布时间:2020-09-27 09:19作者:来源:
                                                                                                   我与长篇评话《伍子胥》
                                                                                                  《姑苏晚报》2020年09月25日 B07版
                                                                                                                    周明华
  “周明华,你是学评话出身的,你能否发挥你的特长,用评话讲故事的方式讲讲苏州的故事呢?”
  二十年前,也是金秋,苏州评弹团进京演出,时任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同志说起,现在的《百家讲坛》很受欢迎,“这不就是专家学者讲历史故事么,评话演员完全能做得到,而且可以讲得更好。”我在旁边聆听,触动很大。
有一天,一位热爱评弹又在高校任职的朋友专门来评弹团找我,说起现在很多大学生,即便是在苏州读了几年书,可是对苏州的历史故事依然无从知晓,他问我,周明华,你是学评话出身的,你“能否发挥你的特长,用评话讲故事的方式讲讲苏州的故事呢?”
受到他的启发,我开始研究苏州的吴地文化。我从三个方面着手:史料、历史留存的遗址、民间传说。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大量有关吴国历史的记载:《吴太伯世家第一》《孙武列传》《伍子胥列传》《刺客专诸列传》等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姑苏大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另外,在《左传》《越绝书》《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苏州史鉴》《苏州地方志》《话本苏州简史》等处,也都有吴国历史故事的记载。
2006年6月,我带着电脑,开始用评话风格开讲《吴史春秋》。从泰伯奔吴三让王位开始,到无锡梅村建立吴国。吴泰伯修水利,兴农耕,授蚕桑,传周礼把中原文明带到江南荆蛮之地,长达600年的吴国历史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吴地历史故事第一次走进了苏州诸多大学。因为是面对学生,我坚持“以史料为依据,适当艺术加工”的原则举办讲座,后来就把讲座命名为“吴史春秋”。
2015年2月,我离开了工作了50年的苏州评弹团。退休后做些什么呢?我决定编书。长期以来,苏州评话的新编书目十分匮乏,各地书场观众纷纷抱怨,为啥没有新书目进场?团内演出业务科安排演出场地的时候总是很伤脑筋,传统书目太熟太烂了,新编书目太少了。这时我头脑里涌现出一个强烈的念头:何不把《吴史春秋》讲座改编为评话呢?
但是要把讲座改编为评话不是一句话可以办到的。一开始我到农村书场演《吴史春秋》,农村的阿爹好婆纷纷反映听不懂。第一天有一百多位听众,第二天只剩四五十人。第三天,一位老听众来敲休息室的门:“周先生,大家都反映听不懂,今天能否换书目?”但是回到城区演出,听众反馈却很好,“周先生,你是学者型说书先生,有深度,有价值,我们喜欢听你的分析!”听到不同听众对此书贬褒不一,当时内心很矛盾——确实,大部分听众是不接受大量史料,以及琐碎考证说明的。我想来想去,讲座和说书还是不一样的,讲座带有学术味道,一定要以真实性、历史性、知识性为前提条件。然而书场不是课堂,听众不是学生,艺术与学术是两码事。就好比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陈寿的《三国志》是有明显区别的。
评话是口头艺术,评话艺术首先要塑造人物形象,从讲座转换到书目,必须进行适当艺术加工,增强可听性。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文艺作品:京剧《伍子胥》《楚宫恨》《刺王僚》,昆曲《浣沙女》……看着看着,我突然抓住一个核心人物:伍子胥。我想,吴国的故事就应该在伍子胥的身上展开,在不违背历史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加工。
听说了我的计划之后,老同事老朋友纷纷发来鼓励。评弹老艺人杨玉麟先生跟我讲,“小周,千万要坚持呀!它肯定能成为一部新编历史评话。”金声伯先生则打来电话:“小周到我家来,有事情。”我去后,金老师拿出一张剪报,上面正好登载了关于伍子胥内容,他觉得我的书里可以用。
退休后我为自己设定了五年三步的目标:第一步,把长篇评话《伍子胥》搬上书坛;第二步,争取完成电视台录像;第三步,争取能将评话《伍子胥》一书出版,为后代留一点东西。2015年3月以来,我先后去了上海、杭州、无锡、常州、常熟、江阴、太仓、张家港、昆山、吴江等地70余所书场(15场一档期),到疫情前为止,一共演了一千多场。2018年3月,苏州电视书场录制了40回长篇评话《伍子胥》,它在当年电视书场播放创下当年收视率新高,受到广大电视观众喜爱和好评。到了出书环节,很吃力很痛苦,一稿二稿三稿,改稿期间甚至想放弃出版了。后来在苏州市文联的支持下,总计33万字的《苏州评话:伍子胥》终于在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