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编中篇弹词《杨记米行》
看张家港评弹艺术传承中心的前进步伐
殷德泉 文/图
7月26号,应邀去梅竹书苑听了张家港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新创作的中篇弹词《杨记米行》,以“护粮、逼粮、献粮”为一个中心故事,演绎的本土革命题材的现代中篇,回顾了江南沙洲地区军民共同为迎接解放与敌斗争献粮于解放军的革命传记。

这部中篇的内容题材、本子构思、表演手法有点类似《芦苇靑青》这一类现代中篇的立意和表演手法。《杨记米行》的作者与策划者将书目的创作结合了演员的特长,演员在演出中可充发挥各自所长,特别是感情部分,如笫2回“逼粮”中,擅长弹唱的演员真情所唱,采用了单唱、对唱,和声,演唱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评弹受众者所欣赏评弹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再者结合书中角色选用了文书调、姚调等不为常用的书调来恰如其分地宣染衬托出符合其人物的思想情绪内心世界。特别是在笫3回“献粮”,其中王德彪一角的人物塑造,演唱者发挥了说书的语言功力及有润有余的弹唱起到了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段由季静娟酣畅淋漓的香香调,声情并茂唱出了老师太对王德彪的痛斥之恨,唱活了人物,感染了全场,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这是台上台下真情交织的艺术效果。好像这回书以说表弹唱、人物的描绘得到了立体的展示,让听众获得较为明显的满足感。

如要说有点疑惑的话,好像整部中篇中没有一亇主线的人物一线贯穿到底,值得思考。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表演手法,运用说书的多种手段,讲究精气神,能说得幽默,也能说得深情,说表与弹唱齐驱并进。希望能多磨炼再修改,在实践中寻访能者,实探听众,不断摸索。进一步追求细节,力争完美,磨炼成精品。


在此之前,该团先推出一部反映科技报国,以建造沪苏通大桥为背景的《大江彩虹》,砺练一批该团的年轻后辈。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特殊期期,该团创作、排练,练功不放松,巡环演出,基层演出、广场演出一个连一个。纵观近几年来张家港评弹艺术传承中心抓创作,如新出中篇有《牵手》、《飞来的老婆》、《焦裕禄》、《永联之路》和主题专场《法治的力量》、《忠魂》等。抓传承,扶持青年成长;抓培养,推出骨干,培养明星。让领导,让同行,让听众看到了张家港评弹艺术传承中心前进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正在认认真真落实陈云老首长的指示:“出人出书走正路”。
感谢邀请,祝贺张家港评弹团新作层出不穷,为他们奉献评弹事业的精神点赞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