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弹新闻返回

另一种幸福

发布时间:2020-07-03 10:02作者:来源:
                                                                                             另一种幸福
                                                                                                  严雯婷
         正是苏州的黄梅雨季,大雨过后的平江路显得格外安静。踏着青石板路,苏州的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喧嚣,仿佛被抛在了身后。与平江路平行的,是绵延数里的平江河,是流淌着姑苏旧影的老街,是一条条幽深的弄堂,是一户户枕河人家,让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感受昨日姑苏的“脉搏”。   

 


        姑苏古有“家家刺绣,户户评弹”之说,评弹曾在江南地区风靡,清代的《姑苏繁华图》上就专门描绘了茶馆里说书的场面,书台上下,各个如痴如醉。似水长流的评弹,深藏着苏州人的市隐心态,流淌着苏州  人的心曲,叙说着苏州人的机敏、睿智、沉稳和变通。苏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听到悠悠的弹词和声如金石的评话,与小桥流水枕河粉墙融合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图景。


        但现在,能听到“夜书场”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很多人听评弹也多是出于对这种传统文化的敬意。随着“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的启动,一些富有苏州特色的文旅品牌IP孕育而生。在“姑苏八点半•江南小剧场”中,唯一以个人为主打IP的节目《小良•评弹》,每周六晚上7:30,都会在从容安静平江路中张家巷的评弹博物馆里迎接四方来客。评弹博物馆原是清末民初的沈宅,脊角高翘的屋顶、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置身这里,仿佛就开启了尘封的历史。

 


        《小良•评弹》的出品,给想听喜欢评弹的老听客以及来苏州的游人们一个大大惊喜。这台作品,是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袁小良先生领衔主演,同时他也身兼作品导演、视觉总监之职。弦索叮咚,一场延续着传统韵味的现代评弹演出从这里,开始了。   


        评弹一直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进茶馆品茗听书早已成为苏州市民熟悉的生活方式之一。夜里,来听《小良•评弹》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他们从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平台了解演出的资讯,特地前来观看。要在短短的70分钟演出中向年轻的观众群体展现评弹“说、噱、弹、唱”的魅力,对于袁小良老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开场曲是一首由经典评弹曲牌《大九连环》改编的作品《苏州好风光》,通过鲜明的园林、水城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苏州的春夏秋冬、风土人情以及各种意境,伴着婉转的歌声,让听客仿佛游历于苏州城内。随后,是袁小良老师为观众带来的弹词蒋调流派经典曲目《庵堂认母》,让大家感受正宗的传统弹词。面对相对年轻观众群体,袁小良将吴文化与故事情节融进自己的串词中,一个个有趣的“噱头”引的台下的观众掌声连连,用他的话说,这叫“苏州风格的脱口秀”。随后袁小良演唱了他首创的吴语新歌《花好月圆》、《城里的月光》将整场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压台节目《最美吴音》更是“引爆全场”,袁小良受到美国老鹰乐队《加州旅馆》中吉他指弹技巧的启发,将其融入进了三弦的演奏中,一段段炫技的演奏引得台下的观众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时刻。   


        “守正”才能“创新”,袁小良先生用自己的演绎表达了对评弹艺术执着的爱恋。这一台节目,融入了他近十年以来对评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如何留住年轻人,让他们成为评弹的主流观众,成为当代评弹发展的重中之重。《小良•评弹》在节目的设计上,首先考虑的是传统,让听客知道,什么是地道的评弹。评弹里面有故事、有历史更有生活,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即兴性强,就像“谜”一样,拥有独特的光环。面对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演出场合,即使是同样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因为加上时新的趣闻轶事而变得不同。袁小良先生找到了评弹与流行的结合点,让创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的弹词音乐相结合,更好的展现在年轻受众的面前。他对评弹的诠释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让艺术家和听众都能乐在其中,享受演出的过程。更难得的是,在创新的基础上,他依旧演绎着纯粹的评弹,尊重评弹的本体。  

  
        《小良•评弹》快结束了,意犹未尽之间更是满满的幸福。潜移默化中,艺术家早已将你带入了每一个节目之中,你和艺术家没有隔阂,因为作为听众的我们与艺术家之间的每一个互动、每一次掌声以及每一个欢呼都成为了演出的一部分,这才是评弹的魅力所在之处。如果有机会,你也来听《小良•评弹》,它,在苏州等倷!
2020-6-28